失眠是一种十分常见的临床疾病,据最新统计,全球睡眠障碍的患病率高达27%。
睡眠研究数据显示,我国有3亿多人均存在有睡眠障碍,长期的失眠会诱发多种疾病,且临床上大部分患者服用西药疗效有限且副作用比较多,运用中医药辨证论治治疗失眠疗效确切,理论丰富,为目前治疗失眠的重要方法之一。
我们整理了首届河南省名中医、河南中医院马云枝教授治疗失眠的部分验案,供大家交流学习。本期节选验案均为心脾两虚证。
患者,女,52岁,于7年来因工作压力过大,经常出现失眠多梦,每晚均需服用安眠类药物才可入睡,严重时有彻夜难眠现象,伴头部昏沉,神疲乏力,时有心慌不适,曾在多次于外院进行诊疗,疗效一般,慕名找到马云枝教授就诊。
查体呈慢性病容,神情憔悴,面色无华,舌质淡,舌体胖大,苔薄白,脉细弱。
马云枝教授详细询问病史并查体后指出:诊断为不寐心脾两虚证,治以益气补血,养心安神。
方选归脾汤加减,方药如下:黄芪,白术,人参,炙甘草,当归,龙眼肉,茯神,远志,木香,生龙骨,生牡蛎,大枣,生姜。
心得体会:
患者为中年女性,由于工作性质原因,平素思虑劳倦,因思伤脾,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导致气血亏虚,心神失养,发为不寐,治以补益心脾,益气养血安神,方选归脾汤加減,方中黄芪甘温,补脾益气;龙眼肉甘平,既补脾气,又养心血,共为君药。人参、白术皆为补脾益气之要药,与黄芪相伍,补脾益气之功益著;当归补血养心,与龙眼肉相伍,补心血、安神志之力更强,均为臣药。佐以茯神养心安神,远志宁神益智,生壮蛎、生龙骨安神镇静,且有育阴潜阳之功效;更佐理气醒脾之木香,与诸补气养血药相伍,可使其补而不滞。炙甘草补益心脾之气,并调和诸药,用为佐使。引用生姜、大枣,调和脾胃,以资化源。诸药配伍,心脾得补,气血得养,诸症自除。
患者,女,29岁,某中学教师,于近1年来因频繁参加公开课,加之评选先进青年教师,导致工作压力较大,经常出现失眠多梦,甚则彻夜难眠,伴健忘乏力,时有头晕耳鸣,心慌不适,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平素月经量少色淡,经由他人介绍慕名来我院就诊。
查体:慢性病容,神情憔悴,面色少华,舌淡苔白,脉沉细。
中医诊断:不寐,气血亏虚证。
治以健脾益气,养血安神,方用归脾汤加减:党参,黄芪,当归,茯神,酸枣仁,木香,炒白术,首乌藤,珍珠母,百合,炙甘草。
心得体会:
本病患者为青年女性,由于从事教师工作,平素工作压力较大,综观患者面色无华,经少色淡,神疲乏力,辨证属一派气血虚少之象。
马云枝教授深谙《素问?灵兰秘典论》中“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心主神明,营血充足,则夜寐自安。水谷之精,得脾运化,精气归心,奉心化赤。脾胃乃气血化生之源,脾胃虚弱,纳运失宜,则脘痞腹胀,食少倦怠;血虚不能上荣于心,神明失藏,则出现失眠惊悸。
治以健脾益气之归脾汤加减,方中党参、黄芪、白术健脾益气,当归补血活血,木香行气舒脾,使补而不滞;茯神益气宁心安神,酸枣仁养血安神;酌加珍珠母、首乌藤以重镇安神,百合以养心安神;但有些患者看似一派虚弱,理应补虚为要,但虚不受补,因气虚运化失权,过度补益会造成滋腻碍脾,从而加重相关症状,因此需要掌握好用药剂量。
患者,女,59岁,主因失眠多梦伴情绪低落6年余就诊,患者由于长期家庭矛盾及纠纷,于6年来经常出现失眠多梦,伴头部晕沉不适,身困乏力,情绪低落,胸闷气短。查体:慢性病容,精神憔悴,面色无华,眼周发青,舌淡苔薄黄,脉弦细数。
中医诊断:不寐,心脾两虚证。
方药如下:黄芪,五味子,党参,茯苓,炒白术,香附,合欢皮,酸枣仁,百合,太子参,粳米,炙甘草。
心得体会:
患者长期由于家庭矛盾及纠纷而出现情绪悲愁,导致肝气郁结,气机不畅,肝气疏泄失常,则导致心神失养,肝木横逆犯脾,导致脾胃虚弱,运化无权,气血生化乏源,则出现失眠多梦,身困乏力,言少声低,时有心慌;思虑伤脾故出现纳差;方用百合、太子参入心肺脾,以润肺宁心,补气健脾,兼清虚热,故共为君药;黄芪、五味子以助补肺气敛肺阴;党参、茯苓、炒白术、粳米、炙甘草助健脾养心;香附利三焦、解六郁;合欢皮、酸枣仁安五脏、和心志、令人欢乐无忧,以助疏肝解郁安神之功。本证为虚实夹杂证,以心脾虚为主,肝郁标实为辅,故先实其本,后缓其标,标本兼顾。
马云枝教授,主任医师,河南中医院医院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国家二级教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五批、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项目获批者,河南省第四批优秀专家,首届河南省名中医。现任河南中医院医院名誉院长,河南中医药大学帕金森病研究所所长,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人才工程(仲景工程)中医药青苗人才培养项目指导老师。全国巾帼建功标兵,河南省劳动模范,河南省第十届政协委员,郑州市金水区第九、第十届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常务委员。
任河南省中西医结合神经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药协会脑病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经典名方筛选和大品种培育分会常务理事,世中联中药上市后再评价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世界中医药学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理事,河南省神经病学会委员会委员等。
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诊治疾病,对脑梗塞、脑出血造成的失语偏瘫、帕金森病出现的肌强直、震颤、顽固性便秘,失眠焦虑,健忘痴呆,眩晕头痛,癫痫,面瘫等疾病的治疗有独到之处。研制脑病特色院内制剂复智胶囊、熄风定颤丸、通脉舒络胶囊、牵正膏。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24项,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中西医结合瘫痪病学》、《实用脑卒中康复学》、《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马云枝中医脑病临证精要》专著11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