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都市报》年7月12日10版
“娘在,幸福就在我身边”内丘14岁少年用孝心和担当撑起母亲的天
宁志军喂妈妈吃蛋黄派。
坚强的宁志军。
面对父亲病逝、母亲智障,内丘14岁少年宁志军,咽下无尽的泪水,封存了所有的软弱,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坚强与担当。洗衣、做饭、抬水、扫地、打零工、捉蝎子,看似平平淡淡,但诠释了坚强少年博大的孝心。近日,顶着似火的骄阳,记者来到内丘县南赛乡安沟村,去探寻宁志军艰难成长的足迹。本报驻邢台记者张会武
通讯员赵春花文/图
父亲去世,家里的天塌了
宁志军本来有一个完整的家,父亲、母亲、哥哥和他。尽管祖祖辈辈居住在丘陵区,坡高地薄,收入有限,但日子勉强能过得去。父亲宁良小老实巴交,肯吃苦,到处打零工,基本能满足一家温饱。年秋天,宁良小翻盖家里的房子时,突发肝炎,疼痛难忍。但是看着家里的窘况,他吃了几粒止疼药,忍痛继续盖房子。他终因病情恶化,于年10月20日不幸离世。
父亲去世,家里的天一下子塌了。宁志军的母亲五十多岁,智障,生活不能自理。宁志军15岁的哥哥宁继军,不得不辍学到外地打工去。哥哥临行前,宁志军咬着牙,一字一顿地对哥哥说:“咱娘我来管,你放心打工去吧!”那一年,他只有10岁。
他和智障妈妈抬了5年水
初见宁志军,他正在村中间路边的水井往上提水。只见他略微低着头,两只手轮换着用绳子从井里往上汲水,脸上豆大的汗珠不停地往下滴,身上的背心已湿透了。他说,从家里到井边大约米,他和妈妈抬着水走,一共要上五个陡坡。自从父亲去世后,他经常如此。这一抬将近5年。
据宁志军的表姐宁志琴介绍,去年家里还没有通水管,吃水只能靠抬。后来,宁志军花元在家安了一个小水泵,最近水泵坏了,吃水又回到了抬水的日子。
烈日下摘酸枣贴补家用
对于一个14岁的学生来说,大多数人都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无忧无虑。宁志军可没有这样的奢望,他要伺候母亲,要打零工贴补家用,他白天摘酸枣,晚上捉蝎子,挣的钱除了贴补家用,也换来了下学期的饭费。
宁志军所在的村子位于丘陵区,盛产酸枣,枣仁是贵重的药材。暑期酸枣进入成熟期。志军就跟着堂姐,给别人家摘酸枣。他说,尽管很热,但是一天能够摘十几斤酸枣,一天下来能收入十几元钱。说话间,他一脸满足的笑容。
“苦倒是不苦,热是热点,扛得住!就是怕八角(一种虫子)蜇。”宁志军伸出胳膊接着说,“这个假期,我挨了五次八角蜇,又疼又痒,火辣辣的,难受极了!用蒜汁擦擦,消消毒,继续摘!农民的儿子,皮实!”
“娘在,幸福就在我身边”
宁志军的母亲,智障,基本不能做家务。记者采访时,她坐在东屋外边的水泥台阶上,宁志军塞给母亲一块蛋黄派。母亲狼吞虎咽,嘴边粘了很多碎屑。他习惯性地用手拂掉那些碎屑,从屋里端来一瓢凉开水,让母亲喝下去,润润嗓子。母亲虽然智障,对陌生人基本不予理睬,但对自己的儿子,却言听计从。
从11岁起,宁志军就开始给母亲做饭了,熬米汤、煮面条、烧土豆、炖南瓜……也烫伤过胳膊和手指,但他必须坚持。他告诉记者,自己仍在努力学着做其他饭菜,“娘在,家就在;娘在,幸福就在我身边!我是娘的孩子,更要学会为娘负担,再艰难也要坚持下去!”
扫描指纹,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suanzaorena.com/szrps/8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