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酸枣仁 > 酸枣仁图片 > 正文 > 正文

镇静安神汤治疗抽动症,怎么治疗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11/17 12:22:17

北京仁爱堂李艳波主任讲解抽动症:

抽动症又称抽动—秽语综合征,孩子出现不自主的抽动,语言或行为障碍为表现的一系列症状,一般在学龄期发病,男孩较女孩为多,孩子突然出现程度不同的不随意运动,开始为频繁的眨眼、挤眉、吸鼻、吸嘴、张口、伸舌、点头等。随着病情发展,抽动逐渐出现多样化,如耸肩、扭颈、摇头、踢腿、甩手或四肢抽动等,经常在情绪紧张或焦虑时症状加重,入睡后症状消失。抽动常有多种,具有爆发性反复发声,清嗓子和呼噜声,个别的音节,字句不清,或不断口出秽语,性格较其他正常孩子急躁、任性和易怒。常伴有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或成绩下降。抽动症症状呈波动性、进行性、慢性过程。

抽动症从脏腑定位方面讲,其根在肝和脾,有些孩子先天肾寒。在五行上,脾属土,肝属木,“土虚则木摇”,血虚则生风”。多数小儿抽动症的孩子都有湿疹、过敏性鼻炎或遗尿的问题,这些是先天体质不足的表现,先天体质不足的孩子肾虚、脾虚,肾水不足则不足以荣木,肝火自然会旺,肝主筋,肝开窍于目,所以病症表现为眨眼和筋不能自主地抽动。春天对应肝对应木,春天风大,容易“外风引动内风”,所以小儿抽动在春季多发。另外,进一步来说,木(肝)生火(心),抽动症的孩子大都心火旺,心思重,按按心包经大都痛得很。《黄帝内经》病机第十三条说到:“诸热瞀瘛,皆属于火(心)”这里面的瘛,就是肢体肌肉抽动的意思,有一部分接触到的孩子的病确实是一个个都心火旺得很。小儿抽动症之所以长期治不好,就是因为有些中医学艺不精,只记得“祛风先活血”这句话,只针对表面症状本着活血化瘀的思路开药,可却忘记了孩子的体质摆在那里,已经无血可活,无血可化了。

小儿抽动症的发病机制在体质的基础之上还有情志原因,情志原因毫不夸张的说占80%,通过接触家长我有个感受,抽动症孩子的家长大多内向,敏感,多思多虑,容易焦虑或对孩子的期望值高,直接影响到孩子肝气不疏,心火重。更有像部分家长火暴脾气的,暴怒之下吼叫把孩子吓坏的。

抽动症的家长即使遇上神医,父母这方面不做出改变,解不开孩子的心结,照样还是不能把病治彻底了。现在小儿抽动症在重点小学多发,这意味着什么?我们的孩子太辛苦,太压抑了,小小的身板上背负了太多家长的愿望,小小年龄肝郁就很严重。心理和生理是相辅相成的,亲子教育的方向不对,孩子的心理问题就得不到解决,病痛就一日不能得到根除。

中医治疗抽动症的优势在哪里?

中医治疗小儿抽动症的优势是见效直接、没有毒副作用,不仅对孩子身体健康有帮助,而且没有什么副作用。抽动症有个特点,一般情况是从5岁发病,5-6岁、4-5岁甚至还有3-4岁,一般都是4-5岁开始发病,这个情况下用中医治疗优势很多,因为小孩正在发育阶段不能选择用西药治疗为主的,用中药治疗较好。中医是辨证施治的,是痰热扰神还是肝强脾弱,就疏肝理气、痰热扰神、清热化痰、祛风通络,要是有肝肾阴虚就补肝滋阴、祛风通络。中医治疗不仅对孩子身体健康有帮助,而且没有什么副作用,家长也不用担心对孩子肝肾功能有影响,所以它的优势是凸显的。

镇静安神汤如何治疗抽动症

年龄在4—12岁,属于中医“肝风证”,“慢惊风”,“抽搐”“瘈疭”等范畴。表现为突然、短暂、重复、刻板的一组或两组肌肉抽动发作,出现眨眼、挤眉、做怪相、耸肩、转颈、点头、躯体扭动、手臂摇动或踢脚、跺脚、下肢抽动、干咳声、吼叫声、随地吐痰、发音时重音不当、不自主秽语、情绪紧张时加剧,精神集中时减少、睡眠时消失。有的还有性格障碍、影响社会、学习、注意力不集中、胆小、任性、急躁等。

一、病因病机病因多与先天禀赋不足、产伤、窒息、感受风邪、疾病影响、情志失调等因素有关,病位主要在肝,与心肺脾肾有关,肝体阴而用阳,喜条达而主疏泄,为风木之脏,主藏血,藏魂,其声为呼,其变动为握,开窍于目,故不自主动作,如挤眉、噘嘴、皱眉、摇头、仰颈、耸肩以及怪声秽语等均与肝风妄动有关。近年来,脾虚肝旺之证型越来越多见,脾主肌肉四肢,主意主思,开窍于口,小儿“脾常不足”,饮食失节,恣嗜寒凉,常吃零食,或患病用药,损伤脾胃,脾胃虚弱,木乘脾土,脾虚肝亢,可见努口张嘴,挺胸鼓肚,四肢抽动等证,脾虚痰滞,气道不利,故有痰鸣怪声,意舍不藏则心神不宁,注意力不集中,若痰郁化火,痰火上扰心神,则发秽语粗言。

二、临床表现眨眼、皱眉、耸鼻、噘嘴、腹部抽动、或伴喉中吭吭声,秽语,精神倦怠,面色萎黄,食欲不振,夜卧不安,性情急躁易怒,大便溏薄或干结,小便清长,舌淡,苔薄白或腻,脉弱或弦细。

三、治法方药培土宁风,息风定痉。方用镇静安神汤加减。《内经》说:“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叶天士云:“缓肝之急,以熄风”“阳明脉虚,则厥阴风动,木横土衰,培土可效。”或甘温益气扶脾,或甘寒养胃,皆为培土缓肝宁风之药。药用党参、黄芪、炒白术、茯苓、当归、远志、生柴胡、杭芍、枳实、龙眼肉、酸枣仁、炙甘草。剂量根据年龄与病情而定。抽动频数者,加天麻、水牛角;肝气旺者,加钩藤、生龙骨;食欲不振者,加炒麦芽、山楂、炒神曲、炒鸡内金;睡眠不好者,加珍珠母、生石决明;痰阻气滞,经气不通者,加伸筋草、葛根;痰阻气滞,血脉瘀阻,加丹参、红花、地龙;痰火上扰,加生黄芩,生栀子、夏枯草。

四、典型案例患儿张某,男,7岁,本地人。因反复眨眼2月余而就诊。初诊:症见不自主频繁眨眼,耸鼻,脾气暴躁,面色微黄,饮食不佳,大便两日一次,小便尚可,舌淡,苔薄,脉弦。曾用眼药水滴眼,效不佳。平素爱吃零食,玩手机游戏长达3小时。中医诊断为儿童多发性抽动症,证属脾虚肝旺。治以培土宁风,息风定痉。主方用镇静安神汤加减。药用党参10g、黄芪10g、炒白术5g、茯苓10g、当归5g、远志5、生柴胡5、杭芍10g、枳实5g、龙眼肉5g、酸枣仁5g、炙甘草10g、天麻5g、水牛角5g。5剂,两日一剂,开水煮沸20分钟,每次毫升温服。二诊:不自主频繁眨眼每天5—10次,耸鼻偶发,脾气暴躁消失,面色转润,饮食可,大便每日一次,小便尚可,舌淡红,苔薄,脉微弦。继服原方3副而愈,随访3个月无复发。

五、临证初探多动性抽动症亦称抽动-秽语综合症、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是一种多见儿童时期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本案患儿郁怒伤肝,木失条达,疏泄无权,肝气化火,使其肝阴暗耗,风阳升动,从而出现性情急躁易怒等。

“培土宁风”一法,发展于仲景、及唐、宋,发挥与金、元、明、清,清代名医王旭高明确提出,然细考之,则早在《黄帝内经》中已初见端倪,《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急者缓之”;。由此可见,培土缓肝宁风,风停则病止,用于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脾虚肝亢、虚风内动型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镇静安神汤可以有效治疗儿童多动症北京仁爱堂中医门诊部每周六(固定)、每周日(随机)出诊。   GPS导航:北京仁爱堂国医馆。 欢迎添加客服

扫描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suanzaorena.com/szrtp/85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酸枣仁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