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易经
奇门
传统
智慧
香道
养生
前言
秋天肺气虚?试试这个脾「土」生「金」的内调法。
秋天五行属金,五脏属于肺,所以大家都知道秋季要养肺,各种与肺有关的养生方法、文章可谓满天飞。除了这种直接针对肺的养护补益,其实中医理论还隐藏着一种高效的补益脏腑方法,这种方法可谓是四两拨千斤。
五行,从另一个角度调理脏腑
?何为母?何为子?
首先我们先复习一下五行相生的概念,它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资生、助长和促进的关系。五行相生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在五行相生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和「我生」两方面的关系。
《难经》将此关系比喻为母子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因此,五行相生,实际上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子行的资生、促进和助长。如以火为例,由于木生火,故「生我」者为木,木为火之「母」;由于火生土,故「我生」者为土,土为火之「子」。木与火是母子关系,火与土也是母子关系。
?五行治法的核心——「补母」
五行学说的威力不仅用以说明人体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传变,关键是能高效的指导疾病诊断和预防,临床中有不少大家熟悉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就是以五行相生相克规律来确定的。
中医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则治法核心原则是:「虚则补其母」「补母」。补母,主要适用于母子关系失调的虚证。如肺气虚弱发展到一定程度,可影响脾之健运,而致脾虚。脾土为母,肺金为子,土能生金,故可用调脾的方法来调理肺,此即虚则补其母之含义。
?滋水涵木法:指滋肾(水)阴以养肝(木)阴的方法。适用于肾阴亏损而肝阴不足,以及肝阳偏亢之证。代表方剂如:杞菊地黄丸、麦味地黄九、一贯煎。
?金水相生法:指滋养肺(金)肾(水)阴虚的治疗方法,适用于肺虚不能输布津液,或肾阴不足,精气不能上滋于肺,而致肺肾阴虚者。代表方剂如:百合固金汤。
?益火补土法:指温肾(水)阳,以补脾土。益火补土法,运用肾为先天之本,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本,脾为后天之本,脾阳的温煦、运化功能有赖于肾阳的温煦、推动,肾阳虚不能温煦脾土,容易导致脾肾虚寒证。火生土,「火」指命门之火,故临证组方常通过补命门之火而温煦脾土(益火补土法)。脾虚寒,则需补其「母」,以调脾。可谓,虚则补其母。代表方剂如:四逆汤、右归丸、肾气丸、四神丸、良附丸。
?培土生金法:指肺病而脾虚无以资肺,肺脏不能复元时,用调脾土的药物治疗,借以调补中州,充实后天,于是中气足,气血旺,从而使肺脏受益的治法,称为「培土生金」法。仲景之「黄芪建中汤」治疗肺虚损不足,可谓甘温培土生金法之开端,李东垣谓:「脾胃一虚,肺气先绝」,创健脾益气之法充实了「培土生金」的内容。代表方剂是「补中益气汤」。
利用好培土生金法
调脾气,升肺气,顾护一身之气
?远离两大秋季伤脾的因素
秋分将至,天气渐凉。无论是生冷的蔬果,还是刺身海鲜都要少吃,因为这些食物会带着一定的寒气进入体内!寒气会伤及脾胃,特别是现在的秋凉的季节。
常说「秋风秋雨愁煞人」,看着这花木凋零,万物萧条,你是不是也会叹口气?秋季的景象常会让人在心中引起悲秋、凄凉之感,易产生抑郁情绪,因此秋季要注重情志养生防「秋愁」。这种情绪容易伤害到脾胃,所以凡事都要往乐观的方向去考虑。
?多吃培土生金的明星食材
?用果实和根调脾气:向肺传输能量
调脾气就是增强脾的功能。脾主气,脾气足,全身之气就足了。脾气不足,全身之气就不足。因此,秋天可多用食疗的方法调脾气。秋天食物的精华都收藏到果实、种子和根里面去了。所以我们秋季培土生金的食材就要从果实、种子和根里面找了。
秋天的土地承载着精华与能量,山药是长在土里的,可以说是根的代表,「土气」旺,这个土,就对应着人的脾胃功能。所以可以多试试山药。山药性味甘平,入脾肺肾经,功能和缓吃山药,相当于给肺金储备精气。
莲子、芡实是种子的两大代表,两者虽然是两味不一样的中药材,但经常相须为用,增强彼此的功效。两者配合相当于给脾充满电源,可以为肺输送能量。
?用温和食材燥湿:帮脾清理垃圾
燥湿就是帮脾清理垃圾,为脾胃腾出空间。体内蓄积一个夏天的湿浊还没有排出,到了秋季就更为影响脾的功能。但是秋天的燥湿和夏季不太一样,因为秋季的气候偏干燥,如果像夏季一样强力的方法,例如赤小豆、茵陈之类,有时会祛得太过,从而伤阴液。所以清理夏天还积聚的脾胃的湿气应当用温和的方法。
这里首推是温和的茯苓,薏苡仁,两者也是经常相须为用。两者均有甘、淡味,都归脾、肾经。甘能利脾,淡能渗湿,均能利水渗湿调脾。它们既能调脾,又能扶正,有利而不伤、补而不滞的特点。
如果觉得日常吃这些食材比较麻烦,可以试试禹禾堂的九味膳粉,是根据清代御医黄元御的经典调脾方改良调配而成,他所提出「土枢四象」、「培植中土、扶阳抑阴」等在现代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九味膳粉药食同源之品:
山药、茯苓、莲子、芡实、薏苡仁、酸枣仁、百合、葛根、甘草
依据「君臣佐使配伍,各司其职」,怀山为君排在配方的首位,性平,归脾、肺、肾经;芡实为臣,性平,补中、调脾,古法麸炒弥补薏苡仁的微寒;茯苓为佐,帮助脾土化水湿;莲子为使,又名「脾之果」,清心醒脾。酸枣仁味酸甘,平。入心,脾,肝胆经,养肝宁心安神,百合甘凉清润,主入心肺,可润肺止咳,宁心安神,补中益气;葛根味甘归脾,胃经,清热之中又能生津止渴,清金润燥,解阳明燥火,清胃腑燥热;甘草性味甘平和缓入心肺脾胃经,通九窍,利百脉,益气润肺,因甘草中黄皮赤,味至甘得中和之性,有调补之功,用于调和诸药。然五脏六腑受气于脾,心为一身之宰,故能由心脾以及于他脏,无处不到,无邪不祛,
九味食材经麸炒后中正平和,培植中土,守护后天之本脾胃。
其重点在于健运中焦脾胃,行五脏,但又同时兼顾调护脾胃,因此这些药食两用品不会有太强的偏性,既强调了顾护脾胃又兼顾了整体调制的中医调养思维。
九味膳粉
源自清代御医固本培元方
好物推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