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酸枣仁 > 酸枣仁泡水 > 正文 > 正文

袖珍九大体质中舌诊术运用3阴虚质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11/13 17:04:25

祖国传统中医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前几年给广大爱好中医的朋友,按照人体九大体质特点,整理了近张舌诊图,很多读者还意犹未尽,要求再做一个诊疗精华版本。于是小编夜以继日,再次整理出了舌诊诊病方案给大家参考,建议收藏。

阴虚体质典型舌象

1》碎裂舌,面干苔

治法:平肝熄风,化痰生津

方药:药物以钩藤、菊花、羚羊角等为主药,兼用瓜蒌、麦冬等。

穴位疗法:主要取风池穴、肝俞穴、肺俞穴、肾俞穴等,可在以上穴位按摩、艾灸。

2》瘦红舌,苔薄白

治法:清热养阴,解毒化瘀

方药:中药以知母、黄檗、生地黄、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山药、泽泻、土茯苓、赤芍、白芍、半枝莲、龟甲、黄芩、杜仲等组方。

穴位疗法:取穴主要有肾俞穴、关元穴、中极穴、三阴交穴等,并根据患者具体体质状况选择补法和泻法或补泻兼施。

3》舌质红,舌少苔

治法:滋补肝肾,清热明目

方药:中药多使用枸杞子、女贞子、肉苁蓉、锁阳、桑葚、红参、菊花、兔丝子、熟地黄、茯神等组方。成药可以选择杞菊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明目地黄丸等。

穴位疗法:选择印堂穴、阳白穴、四白穴、太阳穴、外关穴、养老穴、气海穴、关元穴、太冲穴、足三里穴等。

4》裂纹舌,舌少苔

治法:健脾补肾,养肝补血。

方药:中药可以选用人参、茯苓、鹿茸、三七、丹参、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子、五味子、兔丝子、女贞子、肉苁蓉、何首乌等组方。成药可以选用杞菊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等。

穴位疗法:选择脾俞穴、膈俞穴、肾俞穴、气海俞穴、太溪穴、照海穴、外关穴等,并在白斑处围刺等。

5》舌暗红,苔薄黄腻

治法:清热滋阴,利咽润喉

方药:中药可选用紫苏、桔梗、西洋参、款冬花、蒲公英、鱼腥草等组方。成药可选用消风散等。

穴位疗法:选择天突穴、廉泉穴、水突穴、风池穴、合谷穴、列缺穴、尺泽穴、丰隆穴、足三里穴、膻中穴等。

6》舌鲜红,舌少苔

治法:清热降火,滋阴安神

方药:中药采用人参、玄参、丹参、茯苓、茯神、远志、桔梗、五味子、当归、天冬、麦冬、柏子仁、酸枣仁、生地黄等。成药可服用天王补心丹、交泰丸等。

穴位疗法:取穴可以选用内关穴、阴郄穴、心俞穴、通里穴、太溪穴等。多用补法,可以使用艾灸、按摩等方法。

7》裂纹舌,红绛舌

治法:滋补阴精,益气生津

方药:中药主要以西洋参、麦冬、半夏、党参、延胡索、半枝莲等益气养阴生津之品为主。

穴位疗法:主要取脾俞穴、胃俞穴、膈俞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等。

8》舌淡红,镜面舌

治法:培补元气,养阴生津

方药:治疗常选用沙参、麦冬、五味子、黄芪等,同时辅以白花蛇舌草、半枝莲、马鞭草、山豆根、贝母、胆南星等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成药常以生脉饮加百合固金丸。

穴位疗法:可以取肺俞穴、脾俞穴、太渊穴、尺泽穴、足三里穴等,可采用按摩或艾灸等方法。

9》裂纹舌,白腻苔

治法:疏肝健脾

方药:如果是脾虚为主的,选择用四君子汤;夹有湿邪的选择用参苓白术汤加减;湿邪较重的用平胃散加二陈汤;如果脾阳虚用附子理中汤;肝郁较重使用加味逍遥汤加减。

穴位治疗:穴位选择脾俞穴、中脘穴、下脘穴、胃俞穴、内关穴、期门穴、三阴交穴、足三里穴等。

10》地图舌,舌质红

治法:滋阴清热,活血化瘀

方药:药物可用菊花、枸杞子、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牡丹皮、泽泻、红花、麦冬、五味子、知母、百合等组方。

穴位疗法:穴位可选天井穴、间使穴、关元穴、合谷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等,可采用平补平泻法按摩、艾灸或者拔罐。

11》舌质红,薄黄苔

治法:疏肝理气,清热去火

方药:可采用栀子、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甘草、牡丹皮、薄荷、黄连、黄翘、黄芩、菊花等组方。成药可选用加味逍遥丸与黄连上清丸配合使用。

穴位疗法:可以采用内关穴、通里穴、太溪穴、大椎穴、太冲穴、胃俞穴、肝俞穴、足三里穴等。

12》舌质红,镜面舌

治法:养胃滋阴

方药:中药多取沙参、麦冬、生地黄、玉竹、石斛等组方。成药可用阴虚胃痛冲剂治疗。

穴位疗法:穴位主要取三阴交穴、太溪穴、中脘穴、足三里穴、内关穴等,宜采用补法。

13》瘦红舌,黄腻苔

治法:疏肝理气

方药:中药可选用龙胆、柴胡、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蒲公英、菊花等组方。成药可以选择龙胆泻肝丸。

穴位疗法:平时可以在中脘穴、下脘穴、合谷穴、曲池穴、内庭穴、行间穴等采用按摩或者艾灸。

14》裂纹舌,黄腻苔

治法:滋阴补肾,柔筋通络

方药:中药可以选用沙苑子、当归、赤芍、白芍、桃仁、红花、鸡血藤、葛根、川芎、天麻、路路通、柴胡、甘草等组方。

穴位疗法:穴位选择风府穴、大椎穴、风池穴、天柱穴、合谷穴、后溪穴、内关穴、肩井穴等。

15》淡红舌,薄白苔

治法:益阴补阳,和血通络

方药:中药可选用生地黄、续断、狗脊、兔丝子、桑寄生、杜仲、补骨脂、龟板胶、淫羊藿、首乌、阿胶、山茱萸、鹿角胶、僵蚕、全蝎等组方。成药可选用六味地黄丸等。

穴位疗法:选择大椎穴、悬钟穴、太溪穴、脾俞穴、肝俞穴、肾俞穴、阳陵泉穴、血海穴等。

16》舌质红,有糙苔

治法:清热化湿,健脾补肾

方药:中药可选用火麻仁、淮山药、玉竹、生地黄、沙参、麦冬、甘草、红枣、牡丹皮、泽泻、茯苓、山竹、山茱萸等组方。成药可选用六味地黄丸等。

穴位疗法:选择肾俞穴、脾俞穴、肝俞穴、足三里穴、气海俞穴、三阴交穴、阳陵泉穴等。

17》深红舌,苔偏薄

治法:扶正为主,去邪为次

方药:可选用柑橘汤加半夏厚朴汤、二陈汤、罗汉果、鱼腥草、蒲公英、南沙参、杏仁、西洋参等配合使用。成药可以选择清咽利喉颗粒和清咽片。

穴位疗法:选择风池穴、廉泉穴、天突穴、水突穴、膻中穴、曲池穴、合谷穴、列缺穴、足三里穴、丰隆穴、三阴交穴、太冲穴、中脘穴等。

分享药事医闻,共享健康资讯,

遇见健康之美,百草健康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suanzaorena.com/szrps/84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酸枣仁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